
一个国家被“拦腰斩断”,这还不算,他们还得天天看邻国脸色过日子?这还要不要人活了?听起来像电视剧桥段,可文莱人真就这么憋屈了几十年。

说到这里可能不少朋友会觉得,像文莱这种人均GDP三万多美元、满街宾利劳斯莱斯、汽油比矿泉水还便宜的“中东式土豪”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爽。但现实狠狠打脸!他们连自家两块地之间通个车,都得先“借道”马来西亚,排长队、过边检、限速慢行,节假日堵得连外卖小哥都绕道走。更扎心的是,马来西亚靠着这条“必经之路”,把林梦搞成了免税购物天堂,文莱人花的钱,全流进了别人口袋。这哪是过路?分明是交“尊严税”。
今天,咱们就聊聊这个东南亚小国如何从昔日海上霸主?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割成“地理碎片”?又如何靠着一座中国造的大桥,硬生生把百年憋屈踩在脚下。
回溯到15世纪,文莱可不是现在地图上那个指甲盖大的小点。那时候,它可是加里曼丹岛的“扛把子”,疆域横跨半个婆罗洲,舰队在南海上横着走,连苏禄海盗见了都得绕着跑。更难得的是,它和中国的关系,早就“铁”到能穿一条裤子,南北朝时就派使者送国礼,宋朝组团来朝贡,明朝更是大批华人漂洋过海,在文莱安家落户。

而在当时有个叫黄森屏的福建泉州人,堪称“文莱版赵子龙”,此话怎么说呢?很简单,他带着一帮老乡远渡重洋,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,拉起一支华人武装,硬是在丛林密布的婆罗洲打出一片天地。当地人直接尊他为“拉阇”,也就是“王”的意思。
后来文莱被苏禄国打得节节败退,眼看就要亡国,苏丹急得团团转,干脆把女儿嫁给他,求他出山。当时黄森屏二话不说,提刀上马,率军反杀,硬是把文莱从悬崖边上拽了回来,不得不说,他确实是有着不错的能力。他去世后,文莱王室不仅没把他当外人,反而奉为开国始祖之一,至今还在史书里给他留着高光一页。
可惜,好日子没撑太久。西方列强纷纷登场,文莱的历史直接被改写。当时西班牙从菲律宾打过来,荷兰吞了南边,英国人也没有坐视,他们在19世纪之时,英国人打着“保护”旗号,一步步蚕食文莱领土,砂拉越、沙巴、林梦,一块接一块被划走。尤其是林梦,正好卡在文莱本土和淡布隆之间,这一拿,等于一刀把国家劈成两半。

被逼无奈,在1888年之时,文莱又被迫签下《英布条约》,外交、王位继承全归英国说了算,在1906年又补签协议,连内政国防都拱手相让,你看看,这完全成了傀儡了。说白了,就是个挂着国旗的“高级傀儡”。
等到1963年英国撤走,留下的烂摊子却甩给了文莱:它把砂拉越、沙巴连同林梦,一股脑塞进新成立的马来西亚。文莱眼睁睁看着祖辈传下的土地成了别人的“州”,心在滴血,却无力回天。
1984年,文莱终于独立,后来又发展如何呢?第一件事,他们就是找马来西亚要回林梦,那么成功要回来了没?结果?人家连谈判桌都没让上,直接一句:“不还,没得谈。” 就这样,几十年过去了,次次碰壁。文莱人每次去淡布隆,都像在演一出“通关游戏” 排队、盖章、限速、堵车,还得忍受边境小贩的吆喝和免税店的诱惑。那种“自家地盘走不通,还得看人脸色”的憋屈,只有亲历者才懂。

“我们自己的国土,凭什么要绕别人家走?这还是自己家的国土吗?”这句话,成了几代文莱人心头的刺。
可现实很骨感:全国才45万人,连个像样的工程公司都没有。想建桥?谈何容易!淡布隆和本土之间,隔着海湾、热带雨林、沼泽湿地,生态脆弱得像张薄纸,施工难度堪称地狱级。欧美工程巨头来看了一圈,纷纷摇头:“这活儿,干不好毁名声,干好了也亏钱,谁接谁傻。”
就在文莱几乎放弃希望时,中国伸出了手。
中建六局接手后,没搞大拆大建,而是玩起了“空中搭积木” 所有桥墩、梁段先在移动钢平台上预制好,再像拼乐高一样一块块吊装到位。全程不砍一棵树,不填一寸湿地,既保住了雨林,又保住了进度。

当地工人一开始还嘀咕:“沼泽地上建30公里大桥?吹牛吧!”可到了2020年,桥真通了!车程从2个小时直接缩到15分钟,文莱人一脚油门,直接“飞”过海湾,再也不用在马来西亚边境排队受气,这下真的是解气了。
通车那天,文莱发展部长站在桥头,眼眶泛红,对着镜头说:“这种高难度工程,全世界没几个国家敢接。只有中国人做到了。”
这话不是客套,是发自肺腑的感激。因为这座桥,早已超越了交通意义!更是脸面的存在,同时这座桥也是一根脊梁,同时它也撑起了一个国家的完整和尊严。它让文莱人终于能挺直腰板说:“我的国土,我做主。”
而中国,也没靠“撒钱”刷存在感。没有附加政治条件,没有强推模式,就是默默拿出技术、效率和尊重,帮朋友解决实际问题。这才是真正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:你有难,我有能力,咱一起扛,不图回报,只求共赢,看看这才是大国应该有的担当、格局。

说到底,文莱的故事,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?谁没被现实“卡过脖子”?谁没在规则的夹缝里挣扎过?但文莱没躺平,也没硬刚,而是冷静评估、果断出手,选对了伙伴,走对了路,最终用一座桥,打通了任督二脉。
这世界从不相信眼泪,只认实力和智慧。尊严不是喊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。国际合作也不是谁压着谁,而是彼此照亮、互相成就。
所以,别再轻飘飘地说“小国无外交”了。文莱用一座桥证明:再小的国家,只要脑子清醒、伙伴靠谱,照样能打出漂亮的翻身仗。
对于此,您怎么看呢?
线上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